首页>综合 > 正文

戏曲进校园让国粹之花开枝散叶

▲戏曲进校园,同学们跟着老师学习传统剧目。

一腔戏曲,百转千回,吟唱千古韵味。5月21日晚,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颁奖,江西演员梅院军凭借在黄梅戏《汤显祖》中的精彩表演,为江西摘得第8朵“梅花”,这是江西省民营剧团演员首次获梅花奖。同时,梅院军也是江西省第一位获梅花奖的黄梅戏演员。喜讯传来,江西戏曲界一片沸腾。

如今,江西戏曲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各类剧种在校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资料图片)

戏曲表演进校园

文艺工作者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

今年5月23日是第10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当天省、市、县文艺志愿者开展讲座、培训、展览、演出等文艺志愿服务,以自己的行动践行文艺志愿精神播撒文艺的种子。

5月23日,新余市分宜县文化馆邀请本地老年大学戏曲班和萍乡市老干部京剧团走进分宜三小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共传承”宣传活动,通过演、教、互动体验等形式,将各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呈现在舞台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传统戏曲以戏传人,以戏育人。

“过了一山又一山,前面到了凤凰山,凤凰山上百花开……”婉转的唱词在舞台上回荡,戏曲演员正在为台下的师生倾情演出。5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走进宜春市宜丰县新昌一小,采茶戏团为该校师生们精心表演,演出持续近一个小时,独特的唱腔、传统的戏服、精湛的演绎给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体验,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场掌声不断、精彩纷呈。

景德镇市文志协的文艺志愿者们走进第十五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暨戏曲教学成果展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戏曲节目,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大家在紧张的课业学习之余,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4月19日,由德安县教体局、德安县文旅局主办,德安县第三中学、德安县文化馆承办的“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德安县第三中学。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将戏曲文化引进校园,开设戏曲特色班,组织专业老师为学生讲解戏曲知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像这样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江西各地都有开展,也深受孩子们喜欢。

戏曲之乡底蕴深

江西本土剧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江西是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是汤显祖、蒋士铨等著名戏曲家的故里,也是弋阳腔、宜黄腔等古老戏曲声腔及采茶戏的故乡,拥有辉煌的历史和丰厚的戏曲文化遗产。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有26个戏曲剧种,其中本土剧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江西先后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振兴江西地方戏曲的实施意见》《“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十四五”时期濒危剧种保护扶持方案》等多个传承和保护地方戏曲的规划措施,通过创设省文化艺术基金、推进“一县一团”政策、加强对基层文艺院团的业务指导和队伍培训、加强濒危剧种人才培养、复排及展演濒危剧种传统剧目等举措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

戏曲教育全覆盖

丰富学生课余同时弘扬传统艺术

校园是文化普及和传承的重要阵地,落实“戏曲进校园”有助于真正实现戏曲文脉的传承。为进一步传播和传承戏曲文化,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作为省内唯一一家省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江西省京剧团多年来,充分发挥自有专业京剧演员的专业优势,在课件研发,教学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多举措打通院团与学校弘扬、普及国粹经典“最后一公里”。先后与省内多家保育院、京剧社、中小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戏曲艺术培训合作关系,口传心授孩子们戏曲形体、经典唱段、经典片段,充分展示戏曲独有的韵味,培养广大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提高文艺素养,为传统戏曲繁荣打下了重要的人才根基。

“南昌采茶戏进校园”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南昌市把具有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采茶戏改编成富有时代元素和童趣特点的采茶戏节目。同时结合课后服务课程,学校开展采茶戏社团,让孩子们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去专门学习、练习采茶戏特色校本课程内容。

5月12日,在九江实华小学内,九江市演艺交流促进中心、九江市剧协的艺术家们正在给孩子表演戏曲,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喝彩。九江市演艺交流促进中心承办的“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金安高级中学、长虹小学、九江小学、同文中学、实华小学等学校,京剧名家为学生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基本戏曲知识,讲解了生、旦、净、丑等行当的特点及代表角色,使孩子们了解京剧的表演程式和各具特色的唱念做打技艺。

九江市演艺交流促进中心负责人杨知非告诉记者,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推动戏曲进校园,是传承、繁荣、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2023年,他们安排了多场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看戏曲表演,了解戏曲常识,领略戏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青少年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戏曲人才年轻化

“小梅花”们从省级赛事脱颖而出

今年4月30日,由省文联、省剧协主办的第七届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在南昌圆满落幕。本届赛事历经2天3场,共有来自全省8个地市遴选的49个节目309名小选手参赛,参赛剧目涵盖京、越、黄梅、赣剧等9个剧种。

据了解,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是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一项全省性的少儿戏曲艺术活动,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先后为我省储备戏曲人才2000多人。

大赛旨在培养广大少年儿童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为江西培养戏曲后备人才,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不少“小梅花”还走向了国家级舞台。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有18人次先后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花奖,10个集体节目先后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最佳集体节目奖。(晨报记者 张宇 )

关键词: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中国海洋网(www.oeofo.com.cn)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出现的任何摄影图、商品图、艺术字、人物肖像权仅供作个人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若擅自使用,后果将由使用者自行承担。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48小时热点图文